近日,江蘇一家長在自己發(fā)布的短視頻中大呼:“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”。從視頻內(nèi)容來看,這位家長認為,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(yè)、輔導功課,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。
家長群,家長進與不進,退和不退,取決于家長的選擇,法律法規(guī)并沒有硬性規(guī)定家長必須加入家長群。退出家長群是該家長自己的選擇。不過,一句“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”的另類詰問卻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。

折射出脆弱的家校關系。當前,基于信息技術的發(fā)展,很多學校所謂的家校合作基本建立在“群”上。語文、數(shù)學、英語……每個科目都有家長群。家長群一般由教師主導,布置作業(yè)、拍照打卡、上傳作業(yè)、推銷教輔、收取費用……對于家長群,一部分家長歡天喜地,一部分家長小心翼翼。相應地,部分家長不亦樂乎,部分家長焦頭爛額。有文章指出,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與老師肩并肩??墒牵颜x的小船卻在“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(yè)、輔導功課”時瞬間打翻。輿論過度強化甚至神化了家校關系,殊不知家校合作的基礎本身并不牢固,所謂的“肩并肩”也是有形無神。
映照出久治不愈的“減負”之癥。該家長認為,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(yè)、輔導功課,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?!芭淖鳂I(yè)、輔導功課”,究竟是誰的職責,家長還是老師?在異化了的家校合作關系中,這一點其實很難說清楚。10月26日,太原市教育局印發(fā)《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》,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(yè)、打掃教室衛(wèi)生、點贊轉發(fā)各類信息等。類似禁令很多,我們也從未懷疑過這些禁令的正確性,但人們似乎得了健忘癥,禁令下發(fā)后還是一切如舊。
透射出教育的急功近利。“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”教育需要一個過程,是一種慢的藝術。然而,放眼今天,以“改革”之名義,教育正在快節(jié)奏、高速運轉發(fā)展,導致家長焦慮不安、老師心急火燎。舉例來說,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連寫字姿勢都沒有掌握,語文生字就要組5個詞,寫5句話,每天背會一首古詩;1到10還數(shù)不過來,就要提前教會九九乘法口訣表。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,消化能力也是有限的,教師、家長卻恨不得一股腦把所有知識都灌進去。大家對寄予教育的愿望是美好的,心態(tài)卻是不平和的。
“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”,只是一個被家長群壓垮的家長鏗鏘而又無奈的聲音。透過這一聲音,我們需要反思的不只是家長群的生態(tài)構建與修復,還應當關注家校關系的重新建構,直面教育“減負”的死結,正視教育發(fā)展中的急躁冒進、急功近利。
丨作者葛昌明